德国农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大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来源:德国农业协会 时间:2021-06-23
文章原载:农民日报

文章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彭瑶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初夏时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马王村的青青牧场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德国农业协会组织的 2021 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项目区域交流考察活动在这里正式开启。16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员在这里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厚植友谊,畅谈对国际农业交流和乡村振兴的梦想和实践。

学员们在座谈会上交流讨论


搭建平台,储备农业领军人才

“在农耕体验区,小朋友们可以参与动物喂养、播种、插秧、育苗、施肥……” 正在向学员们介绍农场情况的青年是青青牧场的联合创始人肖渊,这个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年轻人对生态农业有着近乎痴迷般的热爱。“大学同寝室6个人,5个人当了公务员,只有我选择成为一名农业创业者。” 肖渊笑着告诉记者,“我要在广阔的土地上去学习和成长,让更多的人爱上农业,爱上自然。”

肖渊向大家介绍青青牧场的动物饲养区

作为项目2019届学员,肖渊在德国一家有机农场交流学习了三个月,肖渊把这段经历和感受总结出厚厚的一摞 “日志”。记者随手翻开 ——

有 “与蜜蜂共进早餐” 的故事:“到达德国的第一天,我们在一家户外餐厅吃早餐,不时有蜜蜂飞过来,当我们下意识伸手驱赶,餐厅老板告诉我们蜜蜂对食物生产很重要,请大家不要伤害它们,蜜蜂只是想跟我们一起‘共进早餐’。德国无处不在的生态教育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有 “给予儿童生命教育” 的故事:“我实习的 Hof Buchwald 农场每周都会有幼儿园小朋友来学习,通过饲喂动物、耕种粮食、制作食品等劳动教育,引导孩子敬畏生命、爱护自然。”

有 “百年家庭农场” 的故事:“Munchhoff`s Farm 是历史沿革长达 190 年的家庭农场,1068 公顷的土地只有 4 个全职员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农场主告诉我们他们解决除草问题主要是靠翻耕土地的方式,而非大量使用除草剂。”

……

凡此种种,点点滴滴,用他的话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也为我的创业提供了重要思路。”

回国之后,肖渊借鉴德国生态农业理念和农场管理经验创办了青青牧场,组织青少年开展农耕、自然、环保、手作、急救等主题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儿童带动家庭,传承农耕文化、保护自然环境。”

来自四川盛泰猪业有限公司的陈莹是 2018 届学员,在全球领先的家禽家畜设备供应商大荷兰人公司的学习经历进一步坚定了他要在养殖业不断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决心。“自动化程度高不仅能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还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陈莹告诉记者,“要操作这些设备对文化素质有较高要求,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高素质青年能进入到养殖行业里来。”

“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项目实施 6 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学员素质越来越高。”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局级参赞童玉娥说,“很多学员通过交流活动拓展了国际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德双方继续把此项工作推进下去,为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培养储备更多优秀青年人才。”


加强合作,抱团发展互相成就

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双石村是本次考察交流的第二站。2020 届学员赵林是双石村党总支副书记,他以 “李白故里” 和 “农耕文化” 为招牌,把一个传统村落打造成国际范儿十足的网红打卡点。农民日报 4 月 20 日刊发人物通讯《赵林:向 76 国农业部长提建议的中国青年农民》后,央视还专门来拍摄了专题片。赵林也成为此次交流活动中当之无愧的 “明星学员”。

赵林向同学们阐述他对乡村振兴的构想

露天咖啡馆、林间小树屋、草编手工坊…… 景致优美、特色鲜明的田园风光让学员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赵林,我今年关于金花菜的课题就放到你的农场里吧,金花菜是很好的绿肥,还可以菜用、饲用。” 同为 2020 届学员的陈莉敏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的一位助理研究员,她热情洋溢地提出合作建议。

“赵林,我想把你这个手工草鞋编织引入我们青青牧场的劳动教育课,农耕艺术要好好保存下来!” 肖渊也很快找到了合作点。

同在新希望集团工作的 2020 届学员雷雨和胡声迪已经开始认真探讨如何把双石村的养殖业纳入新希望的产业链。志同道合的青年农人聚在一起,总能不断碰撞出合作创新的火花,又在互学互鉴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学员们在新希望美好食品公司参观调研

在新希望下属的食品公司和饲料企业考察学习时,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严苛的管理标准、尤其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先进技术和严密流程,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就职于新希望公司所属饲料研究院的胡声迪博士专门围绕畜禽养殖企业如何强化社会责任、减少碳排放做了一次专题讲座,学员们边听边记,研讨热烈。

学员们在新希望饲料公司考察调研

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裕达牧业有限公司的 2020 届学员邵广说,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了解到行业内的最新资讯、发展趋势,与同学们共享信息、沟通合作,收获满满。

“德方非常关注学员们的成长,举办这次交流活动就是希望更好的了解学员们的需求和建议,为不断完善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德国农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莉说,“参加此次交流活动的学员来自种子、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各环节,希望能借此机会为学员们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厚植情怀,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此次交流活动中,乡村振兴是学员们探讨最多的话题。无论是现场观摩、座谈交流,还是乘车奔行的路途中,学员们都热烈畅谈自己对乡村振兴的构想。

“要在‘四社联动’中促进乡村振兴。” 这是肖渊给出的思路,“‘四社’就是农村社区、产业社区、城市社区以及社会组织与企业。” 肖渊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跟自己的团队打造一条以马王村为中心,链接青青牧场、拓展农庄、湿地公园、食品加工、蘑菇小镇等特色教育基地的研学线路,“根本是要把农民与消费者联合起来,成就一种长期而深度的链接。”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显文是 2016 届学员,在他看来,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兴。“得有高素质人才投身进来干事才行。” 郭显文说,“德国农业在很多方面都很先进,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他们对职业农民的培养。在德国从事农业必须有专门的从业资格,农民是受人尊敬、社会认可度很高的技术人才。” 郭显文参照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共青农场制定实施了 “农业职业经理人计划”,“这对提升我们农场的从业者素质有极大促进。”

2020 届学员康丽春是江西农业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学员们亲切地称呼这个温婉美丽的姑娘 “春春老师”。她真诚地邀请学员们去江西农业大学给学生们讲课,“你们来自农业一线,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学识,青年学生特别需要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可都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后备人才啊!”

赵林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打造国际社区和数字乡村,为此他制定了从现在到 2025 年的详细规划。“到那时,双石村要具备较强的特色农文旅融合影响力,形成国际化创业与就业社区。同时,要通过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变革乡村治理能力。” 赵林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给家乡带来变化,吸引更多青年人回到乡村发展,“青年农人应当成为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乡村与城市的桥梁。”

率队参与这次交流活动的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局级参赞洪志杰在记者发稿时已经被派驻至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但他仍关注着赵林和他的双石村。他在 “中德农业青年之家” 微信群里专门 @了赵林:“双石村成为国际交流村刚刚开了个很好的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看好你。四年后我想去看看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这是你我的约定。” 对一个青年农民创业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鼓励和期望更大的动力呢?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短暂的交流考察活动结束了,带着满满的三农情怀和更加坚定的信心,青年学员们宛如一颗颗农业的 “金种子”,再次撒播到广袤的乡村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祖国乡村振兴的壮阔前景贡献青春的光和热。